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贸摩擦应对 > 经贸摩擦预警信息快报 > 正文

8.22法律部整理信息

 发布日期:2017-08-23 09:57:42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中国加强拉美关系:美国在该地区经济主导被打破
8月21日报道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8月17日刊登克劳斯·埃林费尔德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发现美国的后院》,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称,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6月中旬在几十年的紧密合作之后对台湾关闭了大门并为中国大陆铺好红地毯。对于巴拿马从台湾转向北京的原因,总统巴雷拉冷静地解释说:“这是个不能再继续存续的情形。”毕竟中国大陆代表着世界人口的20%。此外这个亚洲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是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最大的国家以及向位于加勒比大门的科隆自贸区供应商品最多的国家。
文章称,但是巴拿马的转向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和北京政府的计划的。中国启动了一个针对未来几年的实实在在的拉美攻势。中国决心填补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政府在该地区留下的空隙。
文章称,以前里奥格兰德河以南的国家对华盛顿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后院”,在这里,它依据自己的喜好推翻不合心意的政府,挟持变节的当权者或者是出兵发生危机的国家。而且,美国向墨西哥和阿根廷之间的国家供应商品就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样。
文章称,但是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纲领下,伊比利亚美洲不过成了非法移民的遣返站和白宫主人仇恨言论的投影屏。相反,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经济影响多年来就在不断消退。
文章称,中国人早已经意识到这一切并在去年底发布了一份新的战略文件。《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的新方针不仅仅对经济和金融合作以及拉美矿产开采作出了规定。“拉丁美洲、加勒比和中国的新关系远不止是寻找农产品那么简单”,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的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说。北京政府对该地区以及在多个领域广泛合作的兴趣是全方位的。
文章称,事实上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在十年内名副其实地爆炸性增长。目前这个亚洲国家继美国之后是拉丁美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甚至领先了欧盟国家。2016年该地区与中国的贸易互换达到了2100亿美元。其中大约七成的对华出口是肉类、大豆和铜等粗加工或者是根本没有加工过的产品。
文章称,该战略文件并没有详细说明具体的细节,但是它读起来就像是一个重大的承诺:中国正尽一切力量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拉丁美洲身上,并且为此有一个系统条理的计划。它由八个领域的39个合作计划构成:政治、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国际合作、和平与安全。双方争取在太空计划、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海洋勘探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进行合作。甚至还计划了文化与体育代表团的交流,以及文化机构的设立。
文章称,中国问题专家杜塞尔·彼得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希望借助在该地区的新的一体化合作模式实现进一步的增长。“新方针对广泛的合作、具体的目标和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议程作出了安排。”但杜塞尔·彼得斯认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霸权角色暂时并未受到威胁。“美国在拉美的存在不是个问题。”但是经济主导被打破。因为中国变得强大,拉丁美洲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份额从2000年的50%降至目前的35%以下。
 

2.中国变身海外投资大户:指向新兴“小老虎”

日媒称中国变身海外投资大户:目标指向新兴“小老虎”
核心提示:对印度和东盟五国的海外直接投资2025年将达到每年约24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2.4倍,主要出资方来自中国和日本。
参考消息网8月19日报道日媒称,印度和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吸引的海外直接投资今后有望迅速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16日以《中国将从资本吸收大国变身海外投资大户?》为题报道称,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控股发布题为《吸引海外直接投资的印度和东盟》的报告,报告显示,对印度和东盟五国的海外直接投资2025年将达到每年约24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2.4倍,主要出资方来自中国和日本。
2015年,东盟主要五国吸引的海外直接投资为540亿美元,到2025年将翻一番,增至1130亿美元。同时,印度吸引的海外直接投资有望从2015年的440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260亿美元,达到原来的三倍。
报道称,报告将发展相对滞后、但逐渐兴起的这六个地区称为“小老虎”,认为其在吸引海外直接投资方面将超越率先发展的“老老虎”(中国内地、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资金向这六个地区集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日趋扩大的国内市场、不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的改善、健全的经济发展、稳定的政治环境、容易确保廉价劳动力等因素。
报道称,目前,中国内地在野村控股“海外直接投资魅力度成绩表”中位居第一,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广受好评。野村控股表示,“海外直接投资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今后的增长空间巨大”。
野村驻新加坡的东南亚部门高级经济学家帕拉修里斯认为,“从中期来看,中国或将继续增加对海外的投资”。
 
3.更新北美自贸协定首轮谈判落幕前景不明
新华社华盛顿8月20日电:在5天连续谈判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谈判代表20日在华盛顿结束了围绕更新北美自贸协定的首轮谈判。
此间人士认为,鉴于分歧较大、议程较多,后续谈判任务将非常艰巨、前景难料。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供的三方联合声明,在5天时间内,三方就20多项议题进行了谈判,并已开始着手推进文本内容,在未来两周时间内三方将继续提交额外文本、评论和替代方案。
联合声明说,三方制定极快的谈判节奏,第二轮谈判将于9月1日至5日在墨西哥举行,第三轮谈判将于9月底在加拿大进行,第四轮将于10月回到美国举行,今年剩余时间内的后续谈判计划也正在制定中。面对艰巨的谈判任务,联合声明说,三方承诺致力于快速、全面的谈判。
如此快节奏的谈判在以往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并不多见。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政治因素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明年墨西哥和美国将分别举行总统选举和国会中期选举,美墨两国都希望能在明年初完成谈判。
不过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更新一份已运行23年的自贸协定,很多贸易专家并不乐观。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杰弗里·肖特对新华社记者说,鉴于议程广泛、敏感议题分歧较大以及明年的选举因素,整个谈判进程很可能会拖延至2019年。
此次连续5天的闭门谈判结束前,几乎没有任何具体谈判信息透露出来。在20日谈判结束后,三方没有举行记者会,加、墨两国代表离开前也未对媒体有任何表态。
 
4.新华社再度警示:比特币暴涨,三大风险需警惕!
从2万元人民币一枚到3万元人民币一枚,比特币只用了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8月17日,比特币再次刷新了历史最高价。比特币价格节节攀升,其高风险性也不可忽视。目前比特币存在三大风险:交叉风险、价格风险、“跑路”风险。

科技产物却得靠“挖”

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起初,精通计算机的人才纷纷来“炫技”挖矿,带动了全球的“挖矿潮”。随着比特币越挖越少,人工逐渐跟不上,市场上又出现了专门用来挖比特币的“矿机”。
这些功率巨大的计算机得消耗大量的电力,庞大的电费支出让矿主不得不将矿场搬往成本相对较低的川西高原,在深山老林或戈壁荒漠里没日没夜地挖比特币。目前,中国从事比特币挖矿的矿工矿池居世界第一。
比特币的总数量是有限的,据说被限制在2100万个。因此,越挖价钱越高。2009年比特币刚诞生时,1美元可以买1300个比特币;8年后,1个比特币的价格突破了4000美元。8月以来,国内比特币价格持续攀升,17日更是突破了每枚3万元,半月涨幅超50%。
比特币价格的节节攀升,令不少人趋之若鹜。很多普通投资者连比特币是个啥都没搞清楚,就冲着涨势一股脑地涌进来想要一夜暴富目前,国内交易平台客户资金余额已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大于零的投资者超百万人。

叫“币”却不能流通

在我国,比特币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是法定货币,不能流通和使用。都叫做“币”了,为啥不能流通呢?这主要还是基于风险考虑。
一开始,比特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受到网络玩家的追捧;后来,有人逐渐使用比特币兑换一些网络上的虚拟物品;再后来,有人开始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由于具有匿名、不受国界限制、不易追踪等特性,比特币逐渐被不法分子作为兑换和支付手段……
非法交易:近期,美国联邦调查局主导的多国联合行动捣毁了全球最大的从事毒品、武器和其他非法物品交易的暗网平台“阿尔法湾”,其网站上的非法交易全部通过比特币等加密虚拟货币完成。
网络攻击:前一段时间影响全球的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中,黑客将比特币作为支付赎金的方式。
网络诈骗: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币行曾因未履行反洗钱义务,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洗钱活动,致使电信诈骗受害人的巨额财产遭受损失。
跨境转移资产:用比特币转账,不需要在银行开设实名账户,也无需经过任何第三方机构,直接输入数字地址即可完成交易。因此,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在境内购买比特币,将其转移到境外的交易平台卖出提现,实现资产跨境转移,从而规避我国外汇监管。
基于风险考虑,目前大部分国家对比特币都持谨慎态度,纷纷将比特币交易纳入监管体系。
世界各国对比特币及其交易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两类,一是承认比特币及其交易活动的合法性,并出台相关监管规则,如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二是认定比特币交易活动非法,如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等。
我国不仅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而且不允许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

“喊涨”却让人不踏实

只能作为虚拟商品进行交易的比特币,为啥一个劲地喊涨却让市场感到不踏实?这得从我国的比特币交易平台说起。
目前,我国比特币交易大多以交易平台为核心,交易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其中,北京地区比特币平台的日均成交量占85%以上。
在中国,比特币持有量最低时仅占全球总量的7%,但成交量却是国外的数倍,最高时占全球八成以上。比特币在中国较高的换手率,凸显了部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而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则是部分交易平台。当下,加速膨胀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正将比特币的风险推向一个新领域——金融。
交叉风险:部分比特币交易平台将比特币包装成一种“一本万利”的投资品,吸引投资者涌向交易平台,其中不乏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渗透,比特币风险容易蔓延至金融领域。
价格风险:比特币市场容量较小,没有涨跌幅限制,兑换价格容易被投机分子控制,加上各国对比特币的政策仍在逐步明确过程中,因此比特币的兑换价格波动剧烈。目前,不少交易平台怂恿会员参与高杠杆的期货交易,自己坐庄暗中操纵市场,虚假交易,令投资人的资产权益难以保障。
跑路风险:目前,国内比特币平台高达数十亿元的客户资金缺乏第三方存管。一些比特币交易平台掌握投资者的转账、支付密钥和口令,一旦平台经营者决定跑路,瞬间可将大量比特币转移至其他地址,平台经营主体挪用甚至侵吞客户比特币资产没有技术障碍。
近期,央行在对北京地区主要交易平台的现场检查中发现,火币网和OKCoin币行均利用投资者充值形成的沉淀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合计约10亿元人民币。
新生事物发展得太快,监管必须迅速跟上步伐,积极完善制度法规,把比特币装进监管的笼子。面对严重违规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监管应绝不手软,关停取缔。
与此同时,广大投资人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要被眼前短期利益所迷惑,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投资品。比特币属于高风险性投资品,投资者应熟知风险、警惕风险。

5.中国击败韩国拿下万亿造船订单 韩媒:切肤之痛

8月21日电 8月20日,造船海运媒体“Trade Winds”报道,法国(专题)海运公司(CMA-CGM)最近与中国两家造船公司签署了建造意向书,订单包括9艘2.2万TEU级(1TEU等于1个20英尺长的集装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最高可达1.6亿美元(人民币约10亿元),9艘船只的总订单额达到了约96亿元人民币。
  对此,韩国(专题)中央日报21日刊文称,韩国造船业期待已久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落入了中国手中。称造船与海运行业的景气好不容易有所恢复,面对难得一见的超大型船只建造订单,却被中国抢走了生意,韩国造船行业普遍感到了“切肤之痛”。
  据报道,这些船只要求同时具备传统廉价丙级锅炉油(bunker fuel oil C)和环保燃料液化天然气(LNG)驱动系统,属于双燃料(dual-fuel)系统的高附加价值船只。这些双燃料系统船只中的五艘将由中国国营企业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旗下的沪东中华造船公司负责建造,另外四艘由同属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建造。
  这次的订单大战围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展开,因此备受瞩目。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是三星重工业公司2017年5月建造的2.1413万TEU级集装箱船。
  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三星重工业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等韩国三大造船公司集体参与了这场订单竞争,韩国业界也曾一度预测现代重工业公司有望拿下订单。
  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船舶营业本部的余容华常务甚至曾在8月1日举行的业绩介绍会上自信地表示,“我公司以往(2015年)曾单独与CMA-CGM公司谈判,拿下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双方之间保持着良好关系,相信这次一定可以拿到订单”。
  但结果却打破了韩国公司的预期,中国造船公司完胜韩国。对此,韩国大型造船公司的相关人士说,难得一见的大规模订单被中国夺走,虽然令人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造船产业已经在技术上追上韩国。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韩国造船产业的竞争力最多再有2至3年,就会被中国企业赶超。
  根据英国市场研究机构克拉克森发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公司共拿到了290万修正总吨(CGT)的造船订单,高于韩国的283万CGT,排名第一。拿到这次大规模订单后,中国与韩国的订单总量将进一步拉开差距。
6.美对澳投资是中国十倍 但澳民众在经济上只认中国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网站8月16日刊登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詹姆斯·劳伦斯森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运靠的是中国,不是美国》,文章摘编如下:
  问一问普通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经济伙伴是中国还是美国,你可能会看到对方一脸茫然——当然是中国啦。洛伊民调显示,在2013年,已有76%的澳大利亚人认为,中国是头号经济伙伴,选择美国的只有16%。
  事实上,今年,有43%的澳大利亚人认为,总体而言,对华关系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关系。相同比例的人选择澳大利亚的安全盟友美国。
  过去12个月中,中国购买了价值950亿澳元的澳大利亚商品,是美国购买量的8倍。最近变得明显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对澳大利亚服务业也有着巨大胃口——最近12个月为110亿澳元。
  然而,本周早些时候,美国研究中心的一篇新报告提出如下观点:在澳大利亚经济中,没有哪个国家扮演着比美国更重要的角色。
  这项研究正确地强调了澳大利亚与美国间投资的好处。正如该报告所指出的,美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存量为8600亿澳元(1澳元约合5.3元人民币),是中国对澳投资的10倍。
  但是,这离得出澳大利亚民众的这一结论相去甚远。
  的确,美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存量比中国大得多。但这是一个数十年积累起来的数字。
  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家志朗·阿姆斯特朗2014年所指出,要衡量经济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一种较合理的方式是将特定年份的投资流与贸易流相加,而不是积累起来的投资存量。
  2016年,澳大利亚对华贸易和投资流为1780亿澳元。对美贸易和投资流不仅较少,而且是负数,即负270亿澳元。去年的对华贸易与往常一样,大于对美贸易。但美国投资者撤出澳大利亚的资金比投入澳大利亚的资金多660亿澳元,同时澳大利亚投资者将所持美元资产减少了250亿澳元。
  除了贸易和投资流的总规模,另一关键不同是,美国的投资往往有其他替代品。
  澳大利亚很多大公司的确常常前往纽约(专题)筹措资本。但伦敦、布鲁塞尔、东京、香港(专题)和新加坡都会欢迎澳大利亚与他们做生意。
  与之相反,中国的需求往往没有替代品。考虑以下困境:如果中国钢铁制造商不再需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其他任何国家或国家组织都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吸收6.5亿吨铁矿石。
  2014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警告澳大利亚,不要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中国这个篮子里。时任通讯部长马尔科姆·特恩布尔讽刺说:“我确信,我们乐于向美国出口大量铁矿石,但他们从未显示出任何购买热情。”
  最近,一个独立经济模型显示,如果中国的增长率从今年的目标值6.5%降至3%以下,澳大利亚可能损失多达50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也是澳大利亚的增长市场,所购买的澳大利亚铁矿石和液化气等其他自然资源多于以往任何时候。
  预计在2009年至2030年间,北美和欧洲的中产阶级人数将停滞不变,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将增加8.5亿。到2030年,在全球中产阶级的支出中,中国将占到22%,是美国的三倍。
  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新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国。
  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正在重塑这一地区的战略均势。面对这些变化,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对两国而言都是一项宝贵资产,但追求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意味着,接受澳大利亚如今最重要的经济关系是对华关系这一事实。
7.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支出或近600亿美元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3.0新生态》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球机器人技术及相关服务支出将从2016年的915亿美元增至188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支出将接近600亿美元。从区域分布来看,亚太市场在全球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预计2020年支出将达1330亿美元,全球占比达71%;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为第二大区域,2016年的支出为147亿美元(约合1014.3亿元人民币);美洲是第三大市场,2016年支出总额为129亿美元(约合890亿元人民币)。
8.日本自中国钢铁进口量连增3个月 7月增幅超50%
据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7月,日本钢铁出口量293.1万吨,同比大幅下降17.4%,已连续6个月呈现同比下滑态势。但另一方面,当月日本钢铁进口量同比增长21.4%。其中,自中国钢铁进口量同比增幅更是超过50%。
数据显示,7月,日本钢铁出口量自4月以来首次低于300万吨,也是时隔11年来的历史同期最低水平。从出口目的国(地区)来看,日本对所有地区的钢铁出口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对东盟钢铁出口101.9万吨,同比下降5.7%,已连降4个月;对中国出口40.4万吨,同比下降19.4%,时隔4个月再现下滑;对美国出口14.9万吨,同比下降46.1%,时隔3个月再现下滑;对韩国出口41.7万吨,下降35.2%。
进口方面,7月,日本钢铁进口量共计70.万吨,同比增长21.4%,已连增5个月。其中,自韩国进口34.1万吨,同比增长26.7%;自中国进口14.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51.1%。
9.我国石化业需警惕新兴市场反倾销浪潮
2017年以来,国外针对中国的双反调查依然比较频繁,且新兴经济体,尤以印度为代表,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陡然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国石化行业,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与裁决就近百起,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与裁决。在最近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有哥伦比亚、巴基斯坦、越南、阿根廷、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对我国化工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PVC薄膜、胶版油墨、化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柠檬酸盐、石油套管等多类产品。尤其是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极其频繁。2017年8月9日,印度政府宣布,对93种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其中涉及多类化工橡塑产品;而此前两个月之内,印度已对华亚硝酸钠、光伏电池及组件、充气子午线轮胎、纯碱、聚四氟乙烯等多种化工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或制裁。当然,新兴经济体对华贸易摩擦大增有其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国家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民族工业薄弱的时候必须重视和依赖进口,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对进口警惕度提高,民族工业发展壮大后更加看重先进技术而排斥单纯的进口。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石化工业已初具规模,正从依赖进口向警惕进口转变,对此我们应高度警惕

10.热评:印度经济无法超越中国 差距越拉越大

 日媒称,一直备受关注的亚洲大国印度(专题)正在发愁。印度从7月开始征收商品服务税,莫迪总理的改革实质上已经拉开帷幕,但完善基础设施和振兴工业的进程仍处于停滞状态。不仅与中国的差距越拉越大,后面还有东南亚和南亚新兴国家紧追不舍。具体内容如下:
  据日本《选择》月刊8月号文章,商品服务税是否会像国大党副主席拉胡尔·甘地所说“以闹剧收场”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税制改革再次向世界暴露了印度经济的问题所在。国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外资流入迟缓,工业基础尚未成形。
  印度一直被称为“下一个大国”,这是因为其竞争对手中国正面临巨大的老龄化、少子化压力,而印度的人口结构正处于“即将进入黄金时代”的理想模式。
  当然,养活劳动年龄人口的前提是需要有充足的就业岗位。2014年就任的莫迪总理以“印度制造”为口号,承诺将让脆弱的印度工业焕然一新。他提出的颇具野心的目标是,“到2022年,将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提高到25%(截至去年是16%),新增1亿个就业岗位”。
  但是正如税制改革滞后一样,出台振兴工业和吸引外资的具体政策也颇费时间,一些在印度的美国外交人士认为,莫迪政府的目标已经“不可能完成”。
  就在莫迪政府磨磨蹭蹭之际,世界经济版图已经发生剧烈变化。“下一个”迅猛发展的不是印度,而是东南亚和南亚各国。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的工业产出今年5月仅增长1.7%,这与中国今年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相比差距很大。越南1月的增幅是7.1%,孟加拉国去年12月的增幅是7.4%,印度的亚洲邻国们呈现出一片快速增长之势。
  即使从长期看,中国1990年到2017年的工业平均增长率为12.37%,而印度1994年到2017年的这一数据是6.61%,根本没办法竞争。
  拿中国和印度作比较,总会提到这句话,“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的后勤办公室”。相对于以制造业出口为重点的中国,印度擅长的是呼叫中心服务、信息技术(IT)和软件开发。“数字印度”是莫迪政府的另一个口号,印度在这方面也的确实力雄厚。除了拥有印孚瑟斯有限公司等世界知名的IT企业外,印度还涌现出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和谷歌首席执行官孙达尔·皮柴这样的业界顶尖人才。但IT部门的雇员人数,包括关联行业在内也才将近1000万。要想支撑13亿人口的就业,还是要靠大量生产和大量雇人的制造业。
  工业的缺位让印度的品牌力量也难有增长。根据调查,全球排名靠前的工业产品无一来自印度品牌。
  也有观点指出,莫迪政府和其周围的财阀、经济界人士对印度工业的疲弱负有重大责任。对印投资居首的是印度洋上的避税天堂毛里求斯,占到了全部投资的20%。原因在于印度财阀将公司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从而产生了这种规模巨大的迂回投资。
  即便是在颇让印度人自豪的IT行业也出现了“摆脱印度”的征兆。在靠给全球IT行业做外包发展起来的班加罗尔,今年以来由于IT企业纷纷将基地迁至海外,据说有近10万人将失去工作。
  进军印度的日本企业虽然在去年终于超过了1300家,但是与在中国的3.2万家根本没有可比性。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排行榜上,印度只排在第130位。如果这一排名没有上升,那么将很难驳倒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称“莫迪总理的改革虚有其表”的批评言论。

11.英媒: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支撑全球市场

8月21日报道 英媒称,十天前,全球最大的活跃油轮“TI欧洲”号驶入中国宁波港,交付其运载的300多万桶中东原油。这艘油轮的长度与帝国大厦的高度相近,是一艘名副其实的巨型油轮,其单次装运的石油量超过全球任何其他船只的装载量。2017年,这艘油轮将帮助满足中国对于进口石油似乎无止境的需求。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8日报道,“TI欧洲”号的此次航程是其在最近三年来所从事的为数不多的几次运输任务之一。此次航程凸显了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的激增是如何支撑石油市场的。这个市场自2014年初以来一直因为供大于求而萎靡不振。
报道称,原油如今每桶约50美元的价格还不到2010年至2014年平均价格水平的一半,但中国的强力买入已经帮助原油价格从去年初每桶低于30美元的水平实现反弹。
但是,石油行业担心,随着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了满足其迅速增长的炼油厂网络需求的程度,全球原油市场这仅存的亮点之一或许不会持久。
石油产业认为,这批石油中的大部分被指定归入储油罐和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北京一直致力于增加这项储备,将其作为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遭受能源冲击时的缓冲。
分析人士和交易者警告说,这一储备的建设不久后或将放缓,甚至结束。这一前景可能会将大量原油释放到一个尚未做好准备的市场之中。
这一关切说明了中国对于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变得多么重要。中国的石油消费量自1990年以来翻了两番,达到每天1.24亿桶,中国现在每天进口约800万桶原油,或者说,至少和美国一样多,后者是目前石油消费量唯一仍大于中国的国家。
报道称,原油对于维持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确保中国对原油日益增长的需求得到满足,北京十年前开启了一项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宏伟计划。这项举措是在效仿美国,后者自20世纪70年代的阿拉伯石油禁运之后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在墨西哥湾沿岸巨大的盐穴中储存了6.8亿桶原油。
但是,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一直处于相对保密的状态。对于竭力衡量供求关系的交易者来说,这成为一个难解的谜题。

12.外媒:用作避险投资 比特币比黄金更安全?

外媒称,随着包括美国和朝鲜之间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在内的各种威胁日益增加,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不排除爆发一场战争进而演化成又一场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本、韩国、美国、中国、朝鲜都可能会卷入其中。
据西班牙《消息报》网站8月15日报道,尽管这些都是假设,但经济类媒体的关注点是:一旦爆发战争,最安全的投资对象是什么?是黄金还是比特币?
彭博社认为,包括购买比特币、以太币和其他一些电子货币在内的不太稳定的投资方式正在逐渐占上风,而黄金和美国国债等传统投资项目却在日益失去吸引力。
美国“比特币柜台”网站认为,过去几周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已经从7月的每枚3000美元升至8月14日的逾4200美元。短期内价格上涨这么多是全世界任何一种货币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彭博社分析认为,比特币的问题在于其巨大的不稳定性。7月初,1枚比特币还能兑换2460美元,但到了7月中就跌至1948美元,如今又超过了4000美元。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承受住这样的波动。
不过,由于世界性的危机在一些人看来是可信的,因此未雨绸缪是必要的。纽约数字加密货币社交资讯及交易平台“投资馈送”网站首席执行官罗恩·切尔涅斯基说:“我们观察到投资者正在将资产转移到加密货币中,以便在市场出现严重衰退时分散风险。”
当我们谈到加密货币时,比特币并非唯一对象,还有另外一种目前极受欢迎的数字代币“以太币”。在面临导弹袭击危机的韩国,投资者们正在像买日常用品那样疯狂买进以太币避险。以太币的价格也已升破每枚300美元并仍在继续强势走高,而在7月中旬,其价格还只有150美元左右。
不过,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更看好黄金,因为其价格波动较小,损失风险相比比特币也低得多。此外,比特币的不稳定性使其很容易被其他加密货币所取代。
总之,最好不要发生世界大战,因为目前来看任何避险投资方式的前景都很难预测。

13.蔗糖产业将遭遇类似烟草命运 引发健康担忧

西媒称,它曾是全球贸易的早期推动力之一,也是血腥剥削的起源。数十年来人们对它爱恨交加。它能够使人上瘾的特点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引发了公共健康部门的担忧。一个巨大的产业就建立在这样一种日益受到争议的产品之上。看似这是在谈论烟草,其实不是。专家称,蔗糖,一个在2015年出口价值达200亿欧元的产业,正沿着与烟草相同的道路前行。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8月19日报道,“食糖是21世纪的烟草,”荷兰投资银行荷宝公司投资趋势主席亨克·格罗特费尔德说,“随着消费者对过量糖分影响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含糖食品和饮料产业的状况已经可以与2000年的烟草产业一较高下了。”荷兰合作银行分析专家尼克·费里迪指出:“消费者对糖的疏远已是全球趋势。”他还说:“对于这个产业来说是十分严峻的。”
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糖,但不是蔗糖,而是葡萄糖。荷宝公司最近公布的关于制糖部门的一份研究指出:“糖是我们机体的基本燃料之一。我们的肌肉、大脑和其他器官的运作都需要糖来提供能量。”研究还指出:“食用含有大量蔗糖的食品就像是火上浇油,因为由于消化器官中的细菌,我们的身体可以从我们吃下的所有东西中摄取葡萄糖。”此外,研究表明:“很明显,如今政府官员尚未将蔗糖视作像酒精一样能使人上瘾并且有毒的原料。也许只有在肥胖症出现后,政治家们才会发出警告。”
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宣布,肥胖症是一场流行病。2014年,有19亿成年人超重,6亿人肥胖。与1980年相比,肥胖者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已经翻倍。
摩根士丹利2015年3月发表的一份题为《糖之苦涩余味》的报告警告了肥胖症带来的经济后果,并量化指出,若不采取措施,到2035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生产力将会损失15%至20%。报告显示:“那些与肥胖和摄入糖有关的疾病患病率高的国家,将是面临经济损失最多的国家。”智利和墨西哥位于风险最高的国家行列。
“问题不在于糖,而在于摄入过量的糖,”可口可乐西班牙分公司健康负责人拉斐尔·乌里亚尔德说,“糖与其他任何食品相似,有相当多的食品也都含糖。如果糖的摄入不平衡,那么将十分有害。”

14.中国规范境外投资冲击英国楼市

英媒报道,分析人士称,随着需求放缓,中国对英国房地产市场投资下降可能使英国商业地产价格面临重大风险。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18日报道,中国政府18日发布规范境外投资活动的指导意见,这一变化可能表明该国将叫停近年来疯狂的海外并购活动。
北京将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并加强打击“非理性的”境外资产并购活动。
一些房地产专家已指出,这可能对英国的房地产价格造成影响,因为近几年这一市场的需求是由中国买家推动的。
美国杰富瑞投资银行分析人士迈克·普鲁称:“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投资下降,商业地产价格正在受到影响。随着整体租金下降,下一批等待购买英国房地产的外国买家将支付较低的入场费,因此主要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将再次面临降级的风险。”
仲量联行中国分公司负责人庞树东称,他预计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量将保持不变,但将“受到更多监管、更有目标性,而且是来自于更成熟、更有经验的投资者”。
报道称,近年来,有大批中国投资者进入英国房地产市场,其中很多投资者是首次进行海外房产投资。未来这样的投资者可能会受到限制。
中国企业在英国众多行业的投资案已达到相当庞大的数量。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商人高继胜收购了南安普顿足球俱乐部的控股权。
报道称,最近几个月,中国投资者分别以10亿英镑(约合86亿元人民币)和12.8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伦敦市的“奶酪刨”摩天大楼和附近的“对讲机”大楼,而且还在伦敦金融城的其他房地产项目上投入巨额资金。

15.西媒: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六大投资趋势将引领全球市场

西媒称,专家们预言了将在2050年引领市场的几大投资趋势,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清洁能源等。
据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8月12日报道,所有人都想投资于那些能在未来成为关注焦点的企业。预测未来的重大投资趋势并非易事,因此许多企业管理者都力争在客户需求出现之前向市场推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产品。机器人普及、社会面临人口结构变化、水资源稀缺、环境保护、自动驾驶汽车以及负责任的社会投资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前景看好的主题投资方向。
1.机器人和网络安全 机器人正在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机器人普及进入高潮期只是时间问题。据安盛投资经理公司估计,在2025年之前,机器人产业投资将保持10%的年均增速。这种强劲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自科技的进步和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力的趋势。安盛泛灵顿基金公司的机器人行业负责人汤姆·赖利说:“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选择机器人行业作为投资目标。该行业的增速将保持在高于市场平均增速的水平。”
2.人口结构变化 人口结构变化是投资专家眼中的重大主题之一,特别是围绕人口老龄化这条主线。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0亿,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将是今天的两倍。投资分析专家指出,制药、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和消费等领域将是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主要受益者。
3.水资源 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却少得可怜。百达集团财富管理公司认为,水资源已成为一种需求日益增长的稀缺资产。该公司专家指出,除了人类对生活用水有需求之外,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以及核能等产业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这势必将加剧水资源的稀缺性。
4.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据估计,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足够的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将在未来数十年内造成至少4.2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损失将大大超过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经营利润。在这种背景下,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线的环保主题投资将出现高速增长。
5.自动驾驶汽车 交通运输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各国都将交通问题视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关注对象。瑞士信贷集团的报告称,未来10年内,全球经济总量的1.5%将被用于寻找改善交通出行的更优方案。在这方面,自动驾驶汽车以及相关配套软件和基础设施将成为一条投资主线。
6.负责任的社会投资 负责任的社会投资不再是一种趋势,而已成为日益被接受的现实。在欧洲,大型企业已被要求公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投资状况,包括在反腐败和促进薪酬公平等方面的投资。一家投资机构指出,推广负责任的社会投资有助于降低出现大众汽车“尾气门”之类丑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