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商会
微信号 iccchina
功能介绍 中国国际商会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商会(ICC)工作的国家商会,是我国会员最多、国际影响力最大的涉外商会组织之一。
前天
来自专辑
国际商会重要文件
近年,国际商会陆续发布“创新与知识产权”系列报告,系列报告包括《加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获取》《开放式创新模式》《商业秘密:创新与写作的工具》《全球技术和知识流动态势》《促进渐进性创新的重要性》共5册。
今天,本文介绍系列报告第四册:《全球技术和知识流动态势引言介绍》(以下简称“本报告”)。

本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技术和知识的流动的背景介绍;第二部分为技术和知识扩散渠道;第三部分为当前多向知识流动与全球创新网络;第四部分为知识产权和知识交流;第五部分为加速技术和知识流动的政策行动,尤其是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各部分内容概述如下:
01
技术和知识的流动的背景介绍
不同时期的研究显示,企业对于知识资本的投资与宏观经济增长及生产力变化呈正相关。依据1995年至2007年的估算,美国和14个欧盟国家的知识资本投资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约是34%和20%。知识经济指数反映出的知识积累,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约为87%。
企业作为重要的知识存储库,在地区和全球知识转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企业的全球分布式研发和生产,加上近年来愈发重视新兴市场消费者的趋势,催生了知识和技术流动的新渠道。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基金会、非政府组织等越来越多的公共及私营主体参与到开放式创新中。开放式创新使创新主体得以融入全球网络。
02
技术和知识扩散渠道
知识扩散的主要渠道有四种:市场关系、正式网络、溢出效应和非正式网络。具体而言,显性和缄默知识扩散的一系列机制和渠道包括: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知识产权的收购、熟练劳动力的流动、知识溢出、正式和非正式网络以及区域创新互动等。公共和私营主体越来越多地将资源及技术知识进行结合,以更有效地应对日益增加的创新成本、风险和复杂性。企业尤其欢迎合作式创新模式,为世界各地的实体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提供了新机遇。
03
当前多向知识流动与全球创新网络
过去,知识主要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如今则出现了日益增长的大量南南和南北流动。跨国公司正在寻求机遇,将原本面向新兴市场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推向成熟市场。总体上看,要保障解决方案适应并满足不同地点的具体条件和需求,开展合作是关键。
04
知识产权和知识交流
专利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促进了知识的扩散,特别是在开放式合作环境中扩散。利用知识产权这一工具,创新者得以公开和分享知识,同时又不会失去对知识的控制权,由此能够避免丧失竞争优势。要吸引技术流动,特别是吸引技术合作伙伴,一个国家必须对其创新框架进行升级。对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保护水平是影响外国技术供应商做出投资决策关键因素。在缺乏有效知识产权体系的国家,技术供应商不愿意分享其最具价值的知识。
05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政策制定者能通过改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措施,为技术和知识的流动营造有利环境。知识产权促进了技术知识等的分享,从而推进了合作研发。通过合作,企业、大学和其他创新者可以直接从他人的知识中获益,并与有能力进行改良和规模化的合作伙伴分享其研究和解决方案,降低了内部知识开发的资金和风险压力。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体系能通过促进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许可活动,带来更多国际技术转移。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助于保障技术合作,以此保障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强创新能力。
中国国际商会/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组织翻译。在此,对汉坤律师事务所在本报告翻译过程中所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获取本报告完整版请点击“原文阅读”。